2023年春季学期

影像农大 / IMPRESSION

IMPRESSION

湘农人物

  • 名誉校长—袁隆平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教学名师官春云教授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 湖南农业大学2021年年度人物(团体)
  •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年度人物(团体)
  • 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年度人物
  • 名誉校长—袁隆平院士

     
     摄影|熊赳
        
          2020年9月28日,校长邹学校院士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杰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名誉校长聘书,党委书记陈弘教授主持聘任仪式,代表全校师生向袁隆平院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祝福袁隆平院士身体健康,中秋国庆快乐。袁隆平在仪式上高兴地说:“今年中秋国庆同一天,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日子。我非常荣幸担任湖南农大的名誉校长。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农业大学要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帮助农民富裕的科技成果。”

    袁隆平(1930.9.7- )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素材|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教学名师官春云教授

        官春云(1938.2.21- )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蒙古族,出生于湖北荆州。1959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他在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育种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油菜器官分化和产量形成基本规律,已成为油菜栽培理论的精髓;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油菜增产;提出了油菜光温生态的4种类型和地理分布,对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提出油菜优质高产育种的新方法,主持育成品种15个,推广面积1.5亿多亩,其中8个为国家重点推广的品种;育成3个转基因油菜新品系(抗虫品系T5、不育系15、恢复系742),已完成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主持发表了国内第一张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抗菌核病基因进行QTL定位;此外确认新疆野生油菜是Sinapis arvensis L.分布在中国的一个野生种,是一个新的种质资源。官春云热爱祖国,事业心和学术责任心强,共主持1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8本,论文130余篇。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

     

        邹学校,1963年7月24日出生,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人,蔬菜育种专家,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园艺学会理事长,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

     

        长期从事辣椒育种及资源创新。收集、保存了国内数量最多的辣椒种质资源,创新了一批优异辣椒育种材料,创制出应用范围最广的辣椒骨干亲本,育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市场需求的系列辣椒新品种,突破了辣椒品种产业化系列关键技术。主持选育辣椒新品种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辣椒品种早熟、丰产、 抗病、抗逆、耐贮运、加工、机械化采收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先后出版《辣椒遗传育种学》等著作21部,在《Molecular Plant》、《America Journal of Botany》、《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9名。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获湖南光召科技奖,2004年获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06年获湖南省优秀专家称号,200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5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进步奖。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印遇龙,男,汉族,19561月生,湖南常德市桃源县人,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现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直机关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学会常务理事(芬兰)及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etwork ISRN Veter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国际杂志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共发表SCI英文期刊杂志474篇,中文核心期刊247篇,翻译及主编著作15部。


        印遇龙院士长期从事“生猪生态养殖营养调控”的研究,围绕国家生猪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等重大需求,聚集高品质、低残留、低排放的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开展长期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创制和转化应用,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刘仲华(1965.3.14- ),男,茶学专家,湖南衡阳县人。1985年、1988年于湖南农学院茶学本科、硕士毕业,201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研究。揭示了黑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创立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茶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及湖南省十大创新奖。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湖南农业大学2021年年度人物(团体)


    1钱论文.jpg

    钱论文: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勤勤恳恳服务三农

     

    三十余载光阴,他携书辗转于荆楚之地与巴渝城之间,苦读学识,耕耘思想。当他乘上远赴德国的飞机时,他知道遗传育种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坐享其成,而是苦甘共存,艰巨难行的。任重而道远,他怀揣着对遗传研究的初心,回到了华夏。或许是命中注定,他拿起了湘农讲台上的粉笔。决定从教的那一刻,他的热情传给了那群同他一样热衷于农学科研的学生心中,深深地埋下了那粒希望的种子。

    育桃李,做农学教育的传递者

    他秉持立德树人的教书理念,一张张精细的作息表是他给自身和学生的标准,他深知要想在学术上做出一定成就,就得下得了苦功夫。尤其是研一学生接触实验少,面对各类各样的实验问题,他总是悉心教导,认真分析学生们的学习状态,鼓励大胆操作,克服畏难心理,做到学农爱农。同时,他也担任农学院2021级农特班班主任,关心关爱学生,深入学生群体,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勇创新,做农学研究的开拓者

    十余年的全心投入和苦心坚持,脚踏实地的科研人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效益。他充分发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优势,解决了芥菜型油菜起源的百年困惑。该成果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上。他在国际上发表的种种报告与论文,都在展现着对农业研究的拳拳赤心。

    勤先劳,做农业社会的服务者

    在他的办公室,整齐摆放着一盒盒油菜种子,占了整个房间的三分之一,每个盒子上都清楚标注材料的类型和来源。对于油菜研究的科研人来说,待在房间里看图表是不够的,下田下地是家常便饭。他说自己并非天赋异禀的幸运儿,而是脚踏实地的科研人。他的脑海中经常播放着官春云院士的一个问题:“在湖南,早熟油菜抗性差产量低。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含油量?”这些问题不仅启发了他,更给予了他研究的方向与坚守。

    春日已至,科研基地的油菜花开得烂漫。金灿灿的油菜地里,不乏有游客拍图取景,他们在油菜地里肆意地奔跑嬉笑,欢声不断,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而当他轻轻拂过那嫩黄的花朵时,脑海中闪过张张学生的笑脸和遗传因子结构图,眼中透露着期许,不经意间露出了微笑。

     

    2黄建安.jpg

    黄建安:助力三农,她是播种者,是耕耘者,也是开拓者!

     

    黄建安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茶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业多年来她一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凭着对科学的信念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成绩显著。

    传道授业薪火传,春风化雨育佳材

        从教多年,黄建安教授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研究生近20名,工作兢兢业业,收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这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茶学专业重要课程中,她无私提供自购的国内外代表性茶样供学生在课堂上识茶评茶。另外,黄建安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主讲的研究生课程《茶学综合技能课》为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潜心科技创佳绩,茶香氤氲沁人心

    黄建安教授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科研精神,在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

    服务社会无止境,增进福祉办实事

    黄建安教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她先后担任了市汝城县“三区”科技人才、湘西州古丈县的科技特派员、国家级和地方茶样评审主要负责人,多次亲身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指导工作,深入省内外各茶叶产区发掘当地优异茶树资源,从多个方面指导茶农增收,帮助茶企发展壮大。黄建安利用自己的知识财富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事业,以实际行动增进了民生福祉。

     

     

     3王仁才.jpg

    王仁才:致力于“三农”的科研者!春风

    化雨,师者德育天下!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王仁才教授自留校任教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写教材著作30余部,获“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等荣誉称号。三尺讲坛授华识,半寸素笔解疑章。课堂上,王教授利用自身优秀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课后,也常常能看到王教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身影,于农大莘莘学子而言,王教授亦师亦友,既是耕耘者,亦是播种者。

    功勋卓著,科研屡创新高

    王仁才教授自1983年起,一直从事果树栽培技术及产业化生产研究,获省级以上成果奖10余项,选育果树新品种5个,2005年开始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及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王教授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主持和参加了15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厅级科技成果奖8项。

    披星戴月,“三农”尽心尽力

    王仁才教授不仅专业水平高、学术影响力大、业务成效显著,而且十分热心公益,热爱“三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几十年如一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致公党务平台,全身心投入服务“三农”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农村传授科学技术,为农民排忧解难,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卓越,并获“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10余个省级以上科技服务荣誉称号。


     

     4白描.jpg

    白描:奋楫扬帆,援疆正当时;厉兵秣马,兴农再前行

     

    3000多公里的距离,远离家人与乡土,他毅然决然踏上援疆之路。从湖南长沙的一名大学教师到新疆吐鲁番的学术带头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白描博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舍家报国,并获评“2021年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

    促进带教交流,努力提升学科水平

    他对援疆受援单位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学科进行了五年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完成了园艺技术高职专业的材料撰写;指导的青年教师徒弟获得本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和自治区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修订了酿酒技术专业培养方案,首次实现了酿酒专业学生的葡萄酒酿造全过程实践,本年度,协助学院完成了2021年新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相关赛项的选手选拔等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分别获得教师组和学生组三等奖。

    发挥农学背景,积极突破科研创新

    在满腔热情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之余,白描同志也不忘自我进步,利用网络远程指导远在湖南的研究生的科研。本年度主持葡萄品种登记4个,发表了SCI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希望不断提高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能为为教育援疆、科技援疆提供支撑。

    不忘初心使命,勠力投身社会服务

    作为一名党员,白描同志充分认识到援疆工作的重要性,于2019年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作为一名教师,白描同志将援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与对学生的关怀上。他每周一次耐心为所教少数民族学生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的特色,又为部分家庭十分困难的同学解决了学费的问题,并通过多次深入交流对其职业和人生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天南地北洒汗水,五湖四海结桃李。”白描同志始终把党的号召和广大学子的需求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心怀崇高理想,脚踏火州黄土,真正体现了一位新时代党员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5张振华.jpg

    张振华: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兢兢业业服务社会

     

    笔耕不辍,于无声中教书育人

    张振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PI。在中学时代,张振华教授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伟大事迹的感染和安江农校“学农、知农、爱农”氛围的熏陶,  在此之后逐渐踏上了学农之路。 2010年至2021年十年期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20余名直接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省部级和校级竞赛奖,10余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名博士生获得省优博士学位论文,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满腔热忱,于赤诚中科研创新

    张振华教授怀着一份对农业的赤子情怀,不断进行科研创新,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2016年油菜氮高效机理研究获得突破,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期刊,论文评选为该期刊当年热门文章。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牵头组建了5人的紧密型教学、科研团队,并于2021年顺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人才项目,按期圆满完成了校“拔尖人才”的预期目标。

    感怀触念,于成长中扬帆起航

    回顾成长之路,张振华教授深深地感怀此生三母:生身母亲给他健全体魄,助他走出大山,踏上征程;母校湖南农大给他智慧翅膀,让他展翅高飞,学海翱翔;伟大的祖国母亲给他精神灵魂,令他今生今世,永不迷航!

     

     

     6李燕凌.jpg

    李燕凌:步履不停的科研工作者!创新源动力,助力新发展!

     

    在学术上潜心笃志,工作上精益求精,心系“三农”问题,他的的学术实践被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相继报道,2021年被评为全省5位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之一,成为我校在该荣誉领域的第一人,他就是湖南农业大学李燕凌教授。

    潜心科研,实现多突破

    潜心搞科研,赋能新发展。近年来,李燕凌教授在SCI、SSCI国际著名杂志及国内权威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基金项目,成果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4项。

    他首次提出了“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三阶段三波伏五关键点”演化规律,并创新性提出了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链突变点”判定方法及应急能力形成机理,得到学界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该成果202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我校社科一等奖“零”的突破。其撰写的学术专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论》,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家级成果奖励的新突破。2019年撰写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机理与公共政策》,入选中宣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成果文库领域“零”的突破。

    深入基层,为政策建言献策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李燕凌教授走在基层第一线,十余年来,步履不停。他走遍全国16个省百余个县共6千多农户或养殖场,收集了300多个动物疫情诱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并从这些调查资料与案例中提炼总结危机演变规律和防控方法,提出相关公共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农办、农业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及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一些政策建议进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的立法和政策序列。

    教研互动,为“三农”发展树人育才

    李燕凌教授坚持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树人育才。他带领团队凝炼农村公共管理学科方向,把农民的想法变成学者的看法、把农村的变迁变成教材的案例、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探索发现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农村公共产品、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卓越贡献,成功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全国“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逾200人,多名研究生获得省、校两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7彭小珈.jpg 

    彭小珈:教学科研并举赋新能

     

    “师者,人之模范也。”好老师应该是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湖南农业大学的彭小珈副教授于三尺讲台上,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培育了一批批财会英才;于科学研究上,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贡献农大力量。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深刻诠释了教师二字的深厚内涵。

    教书育人,守初心更筑匠心

    彭小珈是一名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善于反思的一名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她率先在学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创建了“普惠多元+分层合作”的教学模式,其主讲的《财务管理》课程2017年被评为校级优质网络示范课,2021年获评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并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申报推荐名单。

    她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她重视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带领学生团队参加500强管理会计实践,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国家级学科类竞赛和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彭教授初心不忘,甘于奉献,所带班级的考研率、考证率、就业率均名列前茅,被学生称为“最暖心老师”。

    科研创新,争跨越科研高地

    彭教授主持省级项目4项,另有校级院级项目多项,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教改文章6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指导学生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她埋头苦干,不懈追求,在学科领域深耕,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迈进。

    一面旗帜,历经风雨,愈加鲜艳;一位教师,坚守初心,桃李满门。未来,农大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持续开展先进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学科建设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8研究生志愿支教团.jpg

    研究生自愿支教团:情系花垣,倾情支教---以高质量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自2019年起,我校每年组织优秀研究生组成支教团,赴花垣县开展支教,至今我校已开展志愿支教服务3年,支教团人数由最初的3人扩大到11人,支教点由最初的望高村小学扩展到长乐中学,长乐小学,望高村小学。用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情,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入支教岗位,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智志双扶,助力乡村振兴

    一年来,支教团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岗位,教学年级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教学内容涵盖英语、数学等科目,支教时长达9200课时,服务学生约800人,为当地农村教育注入活力,并且支教团积极协助驻村队开展党建工作、群众思想引领等帮扶工作,有效助力学校服务当地乡村振兴。

    做好精准帮扶,理论实践并举

    “输血”变为 “造血”,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支教团积极宣传和落实相关政策,以基础教学作为核心,通过家访、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收集资料,将论文写在大地,将支农行于实践。

    延续志愿精神,强化育人实效

    支教团接力志愿帮扶乡村基础教育,弘扬志愿精神,形成支教合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吸引广大农大师生扎根农村沃土,练就过硬本领,为乡村振兴培育发展新动能。

     

    素材|湖南农业大学人事处

     

     

     

     

     

     

     

     

     


  •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年度人物(团体)

     

    邓子牛,男,19573月出生,湖南永兴人,汉族,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入选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风鹏行动·种业功臣。

    他业界影响力大,现担任国际柑橘学会执委、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湖南省柑橘协会会长等学术职务,多次出席国内外柑橘界大型会议和活动;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指导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多人已成为单位骨干;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7项,发表论文137篇,出版专著6部,选育柑橘新品种17个,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他“三农”情怀深厚,工作40年来一直从事柑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国家、省柑橘产业发展,常年奔波在生产一线调研指导。


     

    刘春林,男,19633月出生,湖南茶陵人,汉族,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主持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先后留学荷兰、瑞典、日本和法国。获荷兰国家“杰出学生和青年学者Nuffic奖,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在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指导专家,中国作物学会院士候选人提名网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湖南省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专家,The Plant Journal等杂志审稿人。


     

    周其林,男,19648月出生,湖南汨罗人,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曾获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记二等功一次。

    2020年疫情期间,他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动员和组织全院200多名专家和学生,奔赴全省66个县市指导春耕生产,他亲自带队,冒着危险,逆行至当时全省唯一一个中风险地区汨罗驻点一个月,指导和督查春耕工作。汨罗2020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农机推广示范县市,学校抗疫保春耕工作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省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谢思旺,男,19779月出生,安徽枞阳人,汉族,中共党员,审计师,2020年荣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他从事审计工作12年,是高校内部审计的耕耘者,是守护学校经济秩序的卫士;党性意识强,在工作中恪守审计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如实报告、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业务能力突出,近4年共主审财务审计项目 13项,协审21 项,揭示问题 42 个,提出审计建议 42 条;主审及协审的多个审计项目在全省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他爱岗敬业,主动学习。近年来共主持完成省教育厅审计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起草并修订审计制度2项,撰写各类宣传报道10余篇,参编会计教材3本,主笔的多篇征文、论文在全省获奖。

     

    谭碧娥,女,197911月出生,湖南宁乡人,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被教育部授予“青年长江学者”称号,实现了学校此人才项目零的突破。

    她主要从事猪肠道发育和营养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0多篇;参编著作4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地方标准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5)、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和二等奖(排名第3)。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女,1981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2020年学校首届“教学卓越奖”和首届“青年教学标兵”唯一双奖获得者。

    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觉悟高,曾获校“五佳党员学习明星”及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热爱教育事业,教学业绩突出。任教以来坚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积极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身各种教学活动,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主持)三等奖、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称号等各级教学奖励55项。她综合素质全面,集体荣誉感强。担任学院外事秘书,全面完成了各项涉外工作。多次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均获得优异成绩。


     

        ,男,19899月出生,湖南益阳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讲师,硕士生导师。2020年荣获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在国家精准扶贫期间,他担任湖南省脱贫攻坚考核第三方评估专家,带队完成了湖南省15个县(市、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并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对湖北省、贵州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的国家贫困县退出进行第三方评估。他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扎实的专业素养、务实的行动彰显了我校青年教师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带领学生参与评估,积极践行了学校师生服务“三农”理念,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扎实推动了“新农科”育人模式创新。


     

    科学技术处高效协作全力推进科技发展。学校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立项资助59项,同比去年增涨了47.5%;资助总经费约4600万元,资助总经费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同比去年增涨了71.6%。其中重点基金项目立项7项,超过历年我校重点基金项目的总和。成果与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斐然,成功推动学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列入2020年度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长沙市高校知识产权转化专门机构建设项目,成为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唯一试点单位。全年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数、转化金额同比去年分别增涨8.6倍及11.86倍,创历史新高。获得2020年度长沙市高校知识产权在长转化突出贡献奖,成为今年获此殊荣的唯一省属高校。学校《小辣椒种出大产业——湖南农业大学与汝城县合作纪实》案例荣获2020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学报工作实现新突破,《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功入选T3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1.008,首次实现了1的突破,影响力创历史新高。

     

    素材|湖南农业大学人事处

     

     

  • 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年度人物